续弦又作续絃,喻意男人丧妻再娶。“续弦”成词于汉代,其男人丧妻再娶之义大致始于明代。明彭大翼《山堂肆考.断弦》:“《诗》云: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故世俗夫丧妻者曰断弦,言如琴瑟之断其弦也,复娶者谓之续弦。”
成词于汉代的“续弦”初始仅为物名,大致唐代时此二字用作表述人与人之关系。仅本人所阅唐宋时期文字,未见“续弦”丧妻再娶的用法。
先说物名之续弦。汉代东方朔《十洲记.凤麟洲》云,煮凤喙及麟角,合煎作膏,名之为“续弦胶”,或名“连金泥”。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、刀剑断折之金。用续弦胶粘接弓弦后,让大力士拉弓弦,别处或可断,而用胶粘接处永不会再断。汉武帝天汉三年(前97),西域来使进贡胶四。武帝不知这胶有何妙用,便命人存放于外库。一次武帝幸华林园射虎弓弦折断,当时西域使臣从驾,又拿出一块儿胶摸于弦断处。粘好之后,让武士数人用力牵引弓弦,弓弦始终未断。武帝惊曰:“异物也!”该胶色青如碧玉。自此名曰“续弦胶”。
其中玉轸意为琴弦弦轴。此处“续弦”虽仍为续接之意,但已用作比喻人与人之关系。从此逐渐引申。至明代及后,续弦成为男人丧妻再娶之专用词汇。
关于续弦胶,还有另一说法。清康熙朝吴振臣随其父吴兆骞在吉林宁古塔时,一年六月中,吴振臣在房檐下发现一条蛇。他当时年幼,便用小刀儿把蛇切为三四段儿。顷刻间,所断之蛇又迅速连接上继续爬行。吴振臣又把蛇切成四五段儿,蛇仍续接如初且爬行更快。吴振臣遂再把蛇切断,并快速用木夹子将每段儿分置于墙外、树上等各处,至此蛇不能续接。吴振臣把此事说给别人。有识者曰:此即续弦膏,弓弦断处以此膏粘接,之后再用,他处能断,接处永不会断。此为无价之宝。(参吴振臣《宁古塔记略》)
续弦胶到底是用凤嘴与麟角混合煎煮而成,还是出自神奇之蛇,本人未考而不能确。